我校“剪一缕阳光——松辽剪纸社团”被评定为长春市社区教育“百艺雅集工作室”。
“松辽剪纸”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关东黑土地上绽放的艺术之花,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剪一缕阳光——松辽剪纸社团”成立于2015年,是由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辽剪纸第六代传承人杨凤湖指导建立,师承吉林师范大学教授李秀云,社团成立的文化初衷是文化育人、美育化人。社团共计创作剪纸作品500余幅。近年来,指导教师带领团队参与各项活动与竞赛。其中2019年创作的长幅剪纸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好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创作红旗情、工匠魂之“红旗车”、“解放车”作品,现已培养学生200余人,社团创作基地在机械工程学院317。
社团曾荣获“明星社团”、“十佳社团”荣誉称号,曾荣获共青团长春市委第二届“方正杯”佳作奖;2018年荣获吉林省教育厅举办的“红色旅游大学生筑梦”二等奖、三等奖;2022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级三等奖;2022年社团微视频获得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作品三等奖等荣誉。
以市级“百艺雅集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实践创新活动,非遗技艺公益项目,旨在通过传统文化之美滋润心灵之美,让中国红下的“松辽剪纸”传递更多的文化声音和非遗之美。
一、赓续红旗精神,传承红色力量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汽车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由“剪一缕阳光”社团携手“松辽剪纸”非遗传承团队制作完成的“红旗汽车”剪纸作品首次开展。展览创造性地把汽车文化与剪纸艺术相结合,利用图像化的传统剪纸技艺,生动再现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红旗”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以“艺”战疫,助力抗疫,被吉林教育转发
在全力抗击新冠疫情、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剪一缕阳光”社团的18名学生,以疫情防控为主题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生动的剪纸作品,刻画出学校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感人瞬间,记录着广大师生面对疫情时的坚韧顽强,彰显了师生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
三、将社团美育和文化育人相融合,增强育人的内驱力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遗产的魅力,社团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小学、走进国外交流学校,做到真正的让“松辽剪纸”遍地开花,让更多的人了解“松辽剪纸”。从全国台联台胞青年来参观“松辽剪纸”到亲子共作非遗作品助力冬奥会再到制作十二生肖剪纸作品赠予德国沃尔夫斯堡市长,“松辽剪纸”都在用它自己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不同受众者。
据悉,“百艺雅集工作室”成员代表赴宁波开放大学培训学习。作为社区教育重要的载体,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深耕内涵建设,厚植传统文化情怀,秉持以非遗文化艺术唤醒民族文化记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使命担当,展现出传统文化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道德之美、自然之美。
(撰稿:李晨曦 图片:李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