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6月17,机械工程学院在511会议室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吉林大学徐虹教授、 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健、 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牟少志,长白山技能名师王炜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战淑红教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师王秀玲教授、学生代表等作为论证组专家,共同为机械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论证会上,机械工程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围绕 2025 级人才培养方案,详细阐述了制定背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架构、实践教学规划等内容,并针对当前机械行业新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提出了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来自企业的专家立足行业前沿与实际用人需求,对培养方案提出了务实建议。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健指出:“随着智能制造在模具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对数字化建模、仿真分析等技能的掌握尤为关键,建议在课程中增加 UG、ANSYS 等专业软件实操课程,并引入企业实际模具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牟少志补充道:“汽车制造行业对产品质量把控和工艺优化要求极高,应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质量意识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实训、生产实习等环节,让学生熟悉汽车零部件制造全流程。”
高校专家则从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为培养方案优化指明方向。吉林大学徐虹教授强调:“学科正朝着交叉融合方向发展,在夯实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基础课程的同时,需增设智能制造等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知识边界,培养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长白山技能名师王炜罡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可通过邀请行业技能大师开展讲座、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钻研精神。”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战淑红教授从教学实际出发,建议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与整合,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代表也积极参与讨论,从自身学习体验和职业发展需求角度,提出了对课程实用性、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的看法与期待。经过深入研讨与交流,专家组一致认为机械工程学院 2025 级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明确、体系完备,同时也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机械工程学院教学负责人马旭东表示,将全面梳理、充分吸纳专家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建设与机械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为社会输送更多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高素专业人才。此次论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为机械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刘冠 初审:马旭东 复审:张琪 终审:潘孝春)